Opinion piece

中央支持內房政策可爭取時間,但難治本

在當前的政策軌跡下,中國房地產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國家在房地產市場可能會發揮更大作用,行業利潤率可能會下降。

Publishing date
23 November 2022

中國房地產行業現在面臨的首要問題已經不是增長,而是生存。2020年8月起,中國政府為了推動房地產業去槓桿,出台了“三道紅線”等監管措施。在環境收緊的大背景下,開發商面臨的挑戰增加並且湧現出一些違約案例。面對經濟增速放緩和信用風險上升的壓力,監管機構三箭齊發,繼加大信貸投放及出台了“金融16條”來支持債券融資後,再放寬股權融資安排。



此次房市支持政策包含諸多方面的措施,但並非所有內容都是全新的。 除了之前宣佈的對債券發行和按揭貸款增長的支持外,新增措施包括保持信託和資產管理產品的融資穩定,延長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過渡期安排,以及穩定對建築公司的貸款。債券發行和現有房地產開發貸款的展期也得到了大力支持。這些對未來的政策方向是一個很好的總結。然而,這些措施並恐怕並不完全足以令房地產市場回暖,救市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

“16條”側重於應對融資瓶頸,這意味著效果取決於銀行是否能堅持提供政策期待的支持。令人鼓舞的是,2022三季度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出現明顯回升。政策中也提到支持開發貸款、信託貸款等存量融資允許合理展期1年,但這取決於銀行是否會提高對房地產開發商的風險偏好。儘管監管壓力有所緩解,但鑒於信用風險升高和兩極分化,銀行也有保護其資產負債表的考量。



過去幾年,避險情緒和更嚴格的監管環境導致在岸和離岸房地產債券市場縮水,這意味著再融資變得困難。開發商將受惠於人民幣2500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援工具,支援主要集中在在岸債券市場,包括債券擔保、信用增級和直接購買等。這一措施將會為在岸債券提供短期的喘息之機。假設能夠幫助縮小過去6個月的再融資缺口,那麼政策影響將從現在起持續一年,但這是保守估計。之後的情況將取決於房地產市場的改善程度,對於沒有政策支持的離岸市場將十分關鍵。這解釋了為什麼離岸市場在開發商的還款順序中墊底,開發商需要在現金不足的情況下做出選擇。開發商會考慮在股市走出當前的低谷後發行股票。 不過,此次發行可能會有較發行價的大幅折扣,對現金流的幫助也可能有限。除在岸市場外,離岸市場为未違約的開發商提供一些空间。



然而,開發商資金鏈斷裂的癥結不僅在於融資,還在於住房需求 - 這是直接關係到預售收入的重要因素,而預售收入在開發商的現金流中幾乎占據五成的比例。截至2022年10月,住房銷售同比下降26%,近幾個月改善幅度仍然十分輕微。按揭貸款同比增速依然處於下降趨勢,變化幅度尚未趨於平穩。房價同比漲幅為0%,排名前100的大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出現房價下跌。即使按揭貸款利率已經下降到201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房市疲軟狀態也依然持續。由於近年來疫情影響和監管收緊,家庭對樓市的信心低於以往任何時候。對於開發商來說,新出台的支持政策可能只有助於爭取時間。而只有需求復蘇,才能彌補預售的資金缺口。



另一個問題是,哪個類型的開發商會最大程度上受惠於本輪政策支持?答案不太可能是違約開發商。到目前為止,面臨還款壓力的開發商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從合同銷售來看,國有和民營開發商之間的差距也仍然很大。此外,2022年初迄今,國有開發商購買了85%的土地,高於2015年的40%,這也表明民營企業在其商業模式下難以維持必要現金流。



總體看來,政府的協調支持會為開發商去槓桿和適應新的監管環境爭取時間,未來的六個月到一年內壓力可能會有所緩解。不過,儘管短期融資會得到更多支持,但房地產市場的癥結在於家庭和企業信心疲軟抑制了住房需求。在需求復蘇之前,開發商可能仍會感到現金流緊張,需要整合和重組。在當前的政策軌跡下,中國房地產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國家在房地產市場可能會發揮更大作用,行業利潤率可能會下降。

Related content

Opinion piece

香港2024經濟前景:曲折和挑戰重重

2023年香港經濟經歷了周期性回升,但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創傷和外部環境帶來的阻力將繼續挑戰2024年的經濟前景。

Alicia García-Herrero
Opinion piece

中國結構性放緩背後的深層原因有哪些?

中國經濟的快速放緩是結構性因素導致的,不能完全用疫情衝擊來解釋。這是中國的發展模式所帶來的固有問題,因此能夠緩解這種結構性減速的政策極難實施。

Alicia García-Herr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