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nion piece

中國監理整頓擴大對國家經濟掌控力

無論是資訊掌控、反壟斷政策,還是收購一度由私人企業主導的房地產業,這類監理整頓行動都在讓國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力日益擴張。

Publishing date
27 May 2022

中國政府一直在進行大規模的監理整頓,許多行業深受影響,在科技業之後,又延伸到了補教業。同時,中國亦針對房地產業設置了具體的「三道紅線」,並實施更廣泛的反壟斷政策。這一系列的監理整頓已經成了施政核心,當然也是習近平帶領中國更進一步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新步伐。

這一年多來,中國政府一直在進行大規模的監理整頓(Regulatory Crackdown),許多行業深受影響,在科技業之後,又延伸到了補教業。同時,中國亦針對房地產業設置了具體的「三道紅線」,並實施更廣泛的反壟斷政策。此外,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共同富裕」立為首要任務。以下我將回顧有關中國監理整頓的三大面向,以及中國政府如何藉此擴大對經濟的掌控力。

科技業和資料問題

中國科技業歷經了一連串的監理改革,其中許多都涉及資料所有權。中國政府明顯收緊了網路監理力道,並將執法大刀揮向中國科技巨頭,震驚了許多外國觀察人士。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PIPL)於2021年11月1日生效,雖然這條法案在許多方面都參照了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但中國政府的執法權卻比歐盟大很多。此外,中國即將推行《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解決世界各國監理機關都很頭痛的假訊息、操弄、演算法操縱、網路成癮和價格歧視等問題。目前還不知這些方案的成效如何,但是已經可以確定,這會讓政府更能控制資料和科技公司。也就是說,這些由監理機關自上而下制定的規則,可能會影響線上的使用者體驗。

以反壟斷力量加強控制關鍵私人企業

螞蟻金服本該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2020年11月卻突然被取消,中國反壟斷政策頓時成了國內和全球的注目焦點。人們原本以為這只是因為螞蟻集團不遵守更嚴格的貸款監理規定,但很快就發現,中國在更早之前就已經在其他地方推行反壟斷政策。從迄今為止的反壟斷案件中可以窺見,中國當局之所以會加強部署反壟斷措施有幾個原因。首先最明顯的,就是因為中國企業規模不斷擴大,開始在關鍵產業形成寡頭壟斷,例如金融科技和電子商務,所以,近年來政府開始處理。有趣的是,明明由國有企業主導的產業也形成了寡頭壟斷,例如能源業和運輸業,卻沒有受政府的反壟斷措施影響。

另一個好例子是資訊與通訊科技業,這些產業目前由少數企業主導,例如中興通訊、華為,和最近在硬體方面表現亮眼的小米。中國的電信業也由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主導,雖然中國政府近年來以修訂外商投資法之類的方式降低了外商參與的門檻,但外商的參與幅度依然高度受限,而且中國也沒有在這個產業推行反壟斷措施。這些資訊告訴我們,其實中國政府決定加強反壟斷措施,有可能是為了加強控制主導新市場的關鍵私人企業,尤其是金融科技和網路業。中國領導人可能發現,這些產業擴張很快並且會產生其他影響,而且更重要的是,企業握有消費者偏好和其他方面的資料,所以必須加強控制。

以「共同富裕」為名,行監理整頓之實

中國後疫情時代最重要的就是實現習主席的「共同富裕」,希望財富分配得更平均。這就是中國政府打壓補教界的原因,補習是加劇收入不平等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年輕一代更明顯。大力整頓房地產業的原因也一樣,持續多年房價飆升也嚴重加劇了收入不平等。對大多數人來說,適合條件的居住場所稀少,或他們財務狀況負擔不起,而中國的金融體系又讓人們很難找到其他投資機會,而且無法投資國外資產。此外,土地長期以來都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稅基,由於地價日益上漲,開發商都用貸款來買地,而政府希望降低和控制這種槓桿,並且希望控制房價,讓更多人負擔得起房子。要解決房地產開發商造成的債務危機,就必須一邊處理債券違約率(尤其是以美元計價的債券),一邊由公有銀行接管債務,而這些事情必須由地方政府和地方銀行負責,藉此讓房價維持穩定的低成長,實現共產黨的「共同富裕」目標。

總而言之,中國這一系列的監理整頓已經成了施政核心,當然也是習主席帶領中國更進一步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新步伐。無論是資訊掌控、反壟斷政策,還是收購一度由私人企業主導的房地產業,這類監理整頓行動都在讓國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力日益擴張。

(本文作者為法國外貿銀行亞太首席經濟學家、台灣金融研訓院資深顧問;譯者為廖珮杏)

Related content

Opinion piece

香港2024經濟前景:曲折和挑戰重重

2023年香港經濟經歷了周期性回升,但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創傷和外部環境帶來的阻力將繼續挑戰2024年的經濟前景。

Alicia García-Herrero
Opinion piece

中國結構性放緩背後的深層原因有哪些?

中國經濟的快速放緩是結構性因素導致的,不能完全用疫情衝擊來解釋。這是中國的發展模式所帶來的固有問題,因此能夠緩解這種結構性減速的政策極難實施。

Alicia García-Herrero